“– The life of the worlds is a roaring river, but Earth’s is a pond and a backwater.

– The sign of doom is written on your brows – how long will ye kick against the pin-pricks?

– But there is one conquest and one crown, one redemption and one solution.

– Know yourselves – be infertile and let the earth be silent after ye.”

势不两立的素食主义者:动物“权利”和“福利”的抗衡

势不两立的素食主义者:动物“权利”和“福利”的抗衡

一个法学教授和一个政治学教授走进酒吧……

The Animal Rights Debate(《动物权利之辩:废除还是管制?》)这本书请来了美国法学教授 Gary Francoine 和英国政治科学家 Robert Garner 对动物福利改革是否有效进行了深入的辩论。两人都是身体力行的 vegans(严格素食主义者),但对这一道德立场如何在现实中实施却各执一词。

Francoine 是动物废除主义(animal abolitionism)的领军人物。他认为动物(或者说任何有感知的生物)有不被人类使用的权利。动物权利和福利的差别在于,前者关注的是动物能否被人使用;而后者则关注于他们该怎么被使用。因此,福利主义无法推翻「资产范式」(property paradigm)——人们只将动物视为私有资产,而非有自主能力的生灵。提高动物福利只会让人们更心安理得地剥削动物。有足够的证据显示人们对动物的消费在增加,因此福利主义历来的改革都是无用功。

Garner 选用了动物保护主义(animal protectionist)这个词来作为自己的立场。他虽然认可动物废除主义的目的,但批评这种一刀切的理念。作为手段或者伦理策略来说,它不符合当下的政治现状(主要指西方自由主义)。他认为,伦理讨论(ethical discourse)必须配合社会主流论调(narrative discourse)才有效果,动物废除主义并不比推广福利更有优势。和废除奴隶制的过程不同,动物不像人类那样有解放自己的潜能,他们必须也只能依赖于人的意愿来获得解放,因此推广他们福利的策略是不能被否定的。

francione-and-garner-abolition-or-regulation.jpeg

两人辩来辩去,互不相让,然后 Peter Singer 在整本书中不断躺枪(没有贬义)。我个人认为功利主义是一个很容易让人引起反感的规范性伦理框架,所以就不谈两位作者对 Singer 的解读了。整本书有大量篇幅讨论他和 Tom Regan 的立场,也是挺有意思的。

严格素食主义在西方的兴起差不多经历了半个世纪,西欧,尤其是英国对动物保护的相关立法比内地可能要早了两百年,因此这本书读起来真的很开眼界,有足够的哲学和政治深度。书里提到的资产范式让我忍不住想起 2000s 初几起震惊全国的虐待动物案,包括清华学生用硫酸泼熊以及高跟鞋虐猫事件。因为缺乏动物保护法,最后这些虐待动物者基本没有得到什么惩罚。前者据说只能通过破坏动物园资产为由起诉,最终被判为故意毁坏财物罪,还免予刑事处罚。想来真是很令人愤慨。

相比 Garner 我得知 Francoine 比较早一些,所以在阅读前就偏袒他的立场:没有所谓的「人性化」杀戮。故意无视生灵活下去的意愿就是不符合伦理道德,就这点是黑白分明的。同时,历来在畜牧业所能提高的福利效果十分有限,原因在于,所有的福利都是只有在满足企业经济效率的前提下才能被推行的。而这些大企业也有兴趣追求福利,因为只有消费者对消费动物的行为心安理得,他们才能长久运营下去。但不得不说,Garner 的回应挑战了我的成见。选其中比较让人印象深刻的点说一说:

- 人格(Personhood)、不受苦的权利(the right not to suffer)、生/自由的权利(the right to life/liberty)

动物是否具有人格是至今仍在热议的问题。构成人格的元素被一些学者归纳为:自主能力、记忆、语言、agency(道德能动性)。那么可以说,不少动物都具有人格,而有一些人类(个别案例,如严重的智力残疾或者记忆衰退)则不具备人格。假设用活体做实验能给人类带来好处,既然我们能拿灵长类动物做实验,我们是否也能拿个别案例中的人类做实验?不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Garner 认为,动物有不受苦的权利,但缺乏自主能力,因此满足他们的生的权利/自由的权利在政治层面上是不可行的。更重要的是,从直觉上来说,大多数人认为正常的人和动物就是有本质的区别(主流论调),理智的伦理讨论无法突破这种限制。虽然动物拥有「不受苦的权利」让食用动物成为了不道德的行为(特指工业养殖),但当人类的利益远胜过动物的利益时(例如药物实验),人性化地在动物身上做实验在道德上便是合理的。

但对 Francoine 来说,对这两种权利的损害紧紧相连。如果实验不痛苦,何必不拿人来做实验?两人对权利的定义,以及什么才是「不必要的伤害」都无法达成共识。在我看来,Garner 的政治分析是有优势的。因为当人们只把动物权利作为一种道德立场来讨论时,这一运动对人类所需具备的「利他性」远远超过解放奴隶(即动物无法解放自己,必须依赖于人来解放,因此永远无法与「奴隶主」获得平等的权利)。动物废除主义只对那些本来就认可动物权利的人有效,而对大多数的人来说是很新奇的观点,因此不会有什么效果。

- 伦理准则和伦理策略

尽管两位学者在伦理准则上立场相近,但对伦理策略大相径庭。Francoine 认为动物保护主义者应该避免采取单一议题的动物保护活动(比如把养殖的蛋鸡从小的笼子里换到更大的笼子),而专注于有创意、非暴力、教育性的严格素食主义推广。而 Garner 则认为这种策略是一种「道德圣战」(moral crusade)。道德圣战无法在当下的政治环境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只有国家才有权利立法禁止吃肉或者奶制品。

在西方的自由主义背景下,尊重动物是个人偏好,并不是某种公平正义的基本准则。他甚至说:只有当剥削动物导致了人类的利益受损(成为了政治问题),这种行为才会被禁止。用宗教性质的屠宰为例,他证明在英国国家层面上彻底来推翻某种屠宰方式可能要与欧盟层面的立法起冲突。(我很好奇在英国脱欧以及新冠爆发后他是否对「人类的利益受损」有新的见解。)

Garner 认为道德议题和政治议题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光有前者不行。Francoine 则认为道德议题是会推动政治议题的,因为国家不会牺牲经济利益去取缔畜牧业。在福利改革长期失败,被企业套牢的情况下,只有动物废除主义才能推动道德层面上的范式转换。

- 把动物换成「劳动阶级」,把动物换成「宠物猫/狗」

其实 Garner 主要反对的是 Francoine 反对动物福利主义的论点。他认为动物权利所追求的目标在当下不切实际,因此,假如动物权利没有一个有效的替代品,反对动物福利对推广动物权利会是致命的。他提到的两个例子让我印象很深。

第一个是他引用 Nicos Poulantzas 举的例子:如果资本主义系统中的统治阶层以某种形式——免费的教育和医疗来补偿工人阶层,使他们能更有效地从事劳动,从而让资产阶级获得更高收益;与此同时,这些教育和医疗改革还使工人阶级失去了革命的意识。难道左派就不应该支持教育和医疗改革?因为支持了便会导致资本系统继续运作下去,压迫劳动阶级?

第二个例子是关于我们对伴侣动物和农场动物的区别对待:伴侣动物和农场动物没有性质上的区别,但无论是道德还是法律上我们都对前者有更深程度的保护。(我认为野生/珍稀动物也是如此,某种生物是否具备不受伤害的权利与他们的数量和魅力是无关的。)因此我们可以反驳动物福利中的这种不统一性(inconsistency)。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会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领养代替购买」,我们也应该用同样的道德标准去看待农场动物。因为他们所受的苦(至少数量上)比偷猎的野生动物和人工培育的伴侣动物要多得多。 但 Garner 却认为这种不统一性是很容易解释的。伴侣动物之所以享受更多的保护还是因为人的利益/兴趣:

It is just that, as with the inconsistency argument discussed previously, animals utilized as a source of companionship, or even love, serve a different function for humans than farm or laboratory animals. The former are utilized for human benefit in the same way as the latter, although the consequences for the latter are, of course, much more severe. As Richard Girling (1989) points out, “we feed emotionally on dog, cat or budgerigar, just as assuredly as we feed bodily on chicken, pig and bullock.”

也就是说从被使用的角度来看,动物始终都是根据人的意愿来被消费的。我们从狗、猫和虎皮鹦鹉身上获取情感上的满足就好像我们从鸡、猪、阉小公牛肉体上获得的满足一样。只是这种使用所导致的后果在程度上有很大的不同罢了。 说实话我不知道那些把宠物当作家人的人对这样的解释是怎么看的。这种结论似乎仍然有功利主义的影子。就好像很多人会在潜意识里把生儿育女视为一个人必需的成长工具。

因为专业上的不同,Francoine 和 Garner 两人的辩论有时候会开向不同的航道——前者讨论的大多是道德哲学,而后者则是政治学;而 Francoine 运用的经验证据也比 Garner 更丰富一些。所以就我个人而言,虽然 Garner 使用到的类比和理论让我开了眼界,我的道德立场还是没有被他改变:如果提高福利有效,Garner 应该是能提及一些使人信服的例子的吧?另外,就像第三章的辩论里提到的,如何界定什么是「不必要的伤害」?总之,无论你是动物福利主义还是废除主义,弹性的素食者还是严格的素食者,这本书都会让你十分获益。当然,对这本书感兴趣的前提是:你觉得动物不该被人类虐待。

观鸟时所想

观鸟时所想

Seaspiracy (2021)

Seaspiracy (2021)